桃園都更挑戰,誘因不足、整合困難、量能有限
桃園城市發展快速,隨著時間的推移,面臨了誘因不足、整合困難、能量有限等都市更新的挑戰,像是桃園整體開發區建地多,老舊社區的都更誘因相對不足;市民對於都更資訊不足,自主整合相形困難,投入都更的專業人力及行政量能相對較少;都更前期成本不低、協調程序繁瑣,導致民間參與意願不高;老舊社區產權複雜、居民意見分歧,使得整合困難等,不僅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,也阻礙了城市的發展。
公私協力、多元策略齊發,突破都更困境
為了突破都更困境,桃園市政府積極尋思如何採取多元策略、公私協力以加速推動都市更新。首先,桃市府積極推出各項都更政策,包括「防災型都更專案計畫」、「受理民間申請公辦都更專案計畫」、「都更推動師專案計畫」等,由市府主導,整合資源,提高都更效率。其次,於今(114)年4月成立「桃園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」,繼臺北市、新北市之後,成為全臺第三個成立住都中心的縣市。張善政市長表示,住都中心的成立是桃園市容翻轉的重要里程碑,期許透過行政法人來提升住宅政策推動之彈性及效能,除了加速推動社會住宅建設之外,也積極推動都市更新。此外,市府也提供容積獎勵、稅賦優惠等誘因,吸引建商投入、民眾參與。
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,住都中心的成立是桃園市容翻轉的重要里程碑。
桃市海砂屋轉軌公辦都更首例:正光花園新城
位於桃園區正光路及中山路的「正光花園新城」,基地有2,300多坪、195戶,私有產權共217人,於85年被判定為海砂屋,並於110年成立更新會,卻因居民間未取得共識,遲遲未都更重建。直至113年9月,市府公告公辦都更計畫、舉辦都更巡迴講座,獲得正光花園新城社區熱烈回響,公辦都更的意願在短時間內即逾50%的受理門檻。因此,住宅發展處啟動評估作業,委託專業團隊模擬建築量體、財務試算,並請建築師、估價師、不動產公會協助審查、修正,於3月29日召開說明會,短短13天就取得了76%同意書,後續將提請市府同意由住都中心擔任實施者,辦理招商作業,徵求出資者。住都中心兼任執行長邱英哲表示,為加速整合,住都中心將直接在社區內設立駐點工作站,協助居民凝聚更多的共識,同意比例越高,招商將越順利,盼7月底完成招商,117年動工,121年完工。
桃園區正光花園新城為桃園市海砂屋轉軌公辦都更首例,預計於117年動工、121年完工。
舊城新生:大廟、桃園國小民權路,翻轉市容
在積極推動新興區域發展的同時,桃市府亦未忽略舊城區的潛力與價值。除了正光花園新城外,一連串針對舊城區的活化再生計畫正逐步展開。位於桃園市中心的「景福宮」周邊地區,作為桃園的歷史文化核心,其再生計畫不僅著重環境美化與文化資產的保存,更希望透過人行空間的改善與街廓風貌的重塑,重現大廟周邊的歷史風華。此外,「桃園國小民權路」周邊地區的更新計畫,也將透過環境更新、改善人行交通及公共設施升級,打造一個更便捷、更舒適的生活環境。
景福宮周圍透過改善人行道及建物立面,重現大廟周邊的歷史風華。
都更新量能,培訓都更推動師、成立都更桃園隊
為有效加速都市更新的進程,市府將於5月推出「桃園市都更推動師培訓計畫」,培育更多專業人才,協助社區居民凝聚共識,推動都更。此外,市府更以前瞻性的思維,成立「都更桃園隊」,結合建築師公會、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及不動產開發商業公會,借重各專業公會的力量,提高都市更新的推動效率, 這些措施的實施,不僅展現了桃園市政府推動都市更新的決心,也為市民參與都更提供了更堅實的支持與保障。
市長張善政(右)、都市發展局長江南志(左)及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主任秘書朱慶倫(中)關心桃園都更案件,期盼加速都更效益。
翻轉城市,打造桃園永續未來
桃市府積極推動都市更新,確保老舊社區建築安全,不僅是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質,更要把桃園打造成一個宜居、永續的城市。透過公私協力、多元策略,打造嶄新的桃園市容,加速城市轉型,讓桃園成為一個安全、舒適、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。
桃園市政府廣告